≡ Menu

恨不当年忆秦娥

读孙甘露《忆秦娥

写在扉页上的话:我们都太年轻了,还不了解平凡生活的悲剧性质。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九日晚。

不知怎的,在读完孙甘露的《忆秦娥》这本薄书后,总会想起一首歌来:张亚东的《不明飞行》。前者模糊了人们对小说写作的视线,而后者则同样显得有一种异质性----这也算是音乐?你可以同样用这样的语气问,(《忆秦娥》)这也算是小说?或者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自问一下,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小说。这两者是否已经被钉死在人类的经验之墙上?

孙甘露用一种别人不曾用过(至少我目前不曾经见过第二个人)的笔法,来写下一些被外界称为小说的文字。在我读来,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或者说,那是一本应该在大学的自习室或者阅览室读的书。那阵要考中文系研究生的日子里读这样的书,或者可以作下这样的笔记:

孙甘露颠覆了人的描述方式,也同样颠覆了小说的叙事方式。他用第一人称,游离于小说人物之中。他的现实世界和小说世界相互打扰,相互混合。在日益成熟的各类小说叙事中,成为了另一种可能。

如你所见,这一段文字充满不确定性,或者说,有点故弄玄虚。这一如孙甘露的文字,充满不确定性,充满了晦涩。但或者正是这样的形式,方才表现出了生活的荒谬,以及理想的不合时宜(文中《大师的学生》那个近乎神经质一样的维庸就存在着不合时宜的理想)。一个人如何的被生活改造,改造得毫无棱角、平庸,这仅仅是我在其中所看到的一部分而已。而谁知道呢,现实生活给孤独者带来了多少的荒谬感觉呢?这无法得出答案,而只能凭自身的臆想罢了。

在短篇《忆秦娥》中,描写一个少年如何参与了自己对一个妓女的回忆的构建。用各种方式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去,结果只剩下自己的一段回忆。而这一段回忆无法被抹去,但可以被随意涂抹。就如那个妓女的生活一样,她的生活方式可以随意的被作者理解,但没有人可以说出真相。

或者有一天你想看一看这个所谓先锋作家(在这里没有丝毫的鄙夷之情)的书,那么,你要做好准备,或者说趁自己年轻、尚存想象力的时候去读吧。不要在被改造得失去了棱角或者大腹便便只喜欢悬疑小说的时候去读。那只会使你白白浪费了16RMB和一段适合调情的时光。

摘录几段:

我们那百无聊赖的状态和永远热切的无端的思慕,多少有点像某种恶习。

生活依然向前。只是某些微小的细节被无可挽回地改变,但是没有人能够明察这一切,犹如一曲耳熟能详的名曲,仅有一个音符被演奏者忽略了时值。正是这点轻微的改变蕴含着奥秘,它可以被体会,但有谁能够领悟而又不费思量呢?许多事物彼此映照,互为衬托,就像公园中的花木在记忆中随风摆动,令人心间漾起温馨和悲苦,犹如死亡的开端和恋情的结局。

(细微的生活细节被改变,这样的改变或者引起了我们的人生历程改变,可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内中的玄机。)

Technorati :
Del.ici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