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大学时代,我从没有以这样的频率读书。然而却也正是这样的频率让自己开始感觉到贫缺,生活也慢慢驶向了简单(代价当然就是清贫)。昨天被问起最近看过什么书,一时间只想起高华的书(《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于是觉得应该有一个记录,也是对读书记忆的重温。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余华著 麦田出版(台湾)
这是一本不会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因为这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在大陆的历史当中是不存在的,也是贵国一直拒绝承认的。这十个词汇是:人民、领袖、阅读、写作、鲁迅、差距、革命、草根、山寨、忽悠。
我的标注是:
余华更多地在回忆。当下的中国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脉相承,什么都在改变,却仿佛什么都没有根本性地得到改变,这让人掩卷悲怆。什么都没有改变!
《谁来和我干杯》 古龙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古龙这个名字更多地跟青少年时代连接在一起,仿佛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想起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的时光。在楚留香、陆小凤、西门吹雪、小鱼儿之外,古龙的侠骨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是怎么样的表现?他大概是一个分不清现实世界和武侠世界的人之一:酒、女人、朋友--这些物事在他的两个世界都被他处理得惊人的一致。可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当然,这样的可爱是作为外人的我来说的。
我的标注:
"我实在不忍让这么一个可爱的女人痛苦孤独一生。"这是一个有趣而可爱的人,在武侠之外的文字。你所见的,没有机心,没有痛苦,"这世间已经有太多的痛苦了,我怎么会增加一分?" (一天看完,就像当初看他的小说那样)
《半生为人》 徐晓 著 同心出版社
这是一本我看不下去的书,实在不是因为这书很差,而是因为我不敢。想想有好几次都在书店看到,几次想拿去结账,结果还是没买下来,也实在是幸运。我所感到的幸运是:那个中的情感让我不忍卒读。如果买了下来,强迫症迫使我读完,那将是怎样的一次经历?
我不知道。"国家命运"这块巨石碾过一代人的青春,徐晓截取了一个小小的截面,这已经足够让人沉痛了。
我的标注:
个中之情,浓得化不开。不忍再读下去。
《往事并不如烟》 章诒和 著 (我看得是网络补全版)
作为"高干"子弟,这本书是另一个横截面:在文革、反右等等的政治运动中,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许多只活在历史课本和(极少数人的)记忆里的人又完整地穿戴出场。还好,作为读者,对领袖、政党的幻想早已破灭,因此也"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们。
只是没想过,他们已经超出了我的"恶意"!
我的标注:
在这书里看到的只是荒诞。耄真的就活脱脱一土包子皇帝,其党之残忍和反人类可见一斑。另:豆瓣关于此书的评真是不堪读,推荐安替的:往事并不如烟,旧德也不精彩。
《巨流河》 齐邦媛 著 天下远见 (台湾)
前几日在一个一向只卖教辅书的书店里看到了齐邦媛先生的这本《巨流河》,掂在手上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厚的(我读的是电子书)。可是现今想来,一代人的记忆中,这寥寥数百页,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齐先生作为"前国民党元老"的儿女,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场景的回忆(从来,我们的历史记忆里都只有某党的立场)。
向齐邦媛先生致敬,也请原谅我读了你的盗版书。
我的标注: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齐邦媛先生的个人史,也涉及这个国家和台湾的历史。真庆幸齐先生四九时迁往自由之地。又及:关于英文学史那一章可跳读。网上有全本简体版的。
《中国人》 林语堂 著 学林出版社 (1994年版)
林语堂先生的这一本书又译作《吾国与吾民》。因为是用英文写的,而且在美国出版发行,所以一度被国民骂成卖国(可见自费五毛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文书籍,再版多次,实属难得。
读到很多章节,然后总会猛然一醒:哦,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德行啊!
我的标注:
再回首到了21世纪,发现中国人还是那个德行,你不能不觉得绝望。然后,再把《1935年版<收场语>:中华民国的真相》 中的"中华民国"换成现在,一切都他妈的没变啊!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 著 译林出版社
吴念真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和杨德昌合作的电影。像冰凉凉的《一一》、《悲情城市》,怎么也不激烈起来。但是,就是能够给你来个狠狠一击,揪心得很。
当然,这小书(吴老师忙,没时间写书)也不例外,像一杯神奇的酒,开始喝的时候你会觉得没啥感觉,而且很淡。慢慢你会感到百味涌上,紧接着就是苦涩和痛楚,然后,然后他的故事就说完了。
我的标注:
各种小故事,像小猫抓心一样。PS.吴念真老师,这么少的文字,你的出版社弄个200多页,大陆有句话叫做"坑爹咩"。
《欢喜》 冯唐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冯唐易老"这一句并不适合冯唐,现在他还像个不老的妖孽一样,写着各种惊天动地鬼哭神嚎的小说。可是如果一看冯唐的这本17岁时的习作,你又会觉得冯唐易老这句话可真适合他:试想想,一个十七岁的娃娃,就长得像个人瑞一样,鬼知道他三十七岁的时候会长成什么?或者人间都不适合他了……
还好,像冯唐说的那样,他自叹伤了一会仲永。也还好,他总是没成仙。把这十七岁的作品摆在你面前,不要用你二十七岁、三十七岁、四十七岁的目光去看待,要不你就上了他的当:看,那些傻X,只敢攻击我十七岁时写的……
我的标注:十七岁的时候,我还是个傻兮兮的少年。
《我们台湾这些年》 廖信忠 著 重庆出版集团
虽然认识一些台湾朋友,但是我对台湾的了解还停留在被官方教化的阶段上。不过还好,得感谢互联网,这使信息的传递过程显得相对透明。意思是,我到最后得知,我读的是这本书的阉割版,于是又找来全文补读完毕。
当然,也得感激电视(特别是南方的一些电视台),作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也对台湾有了更立体的感观,过年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台湾就是好,可以选举,总统贪污照样入狱,媒体又够大胆……其实我忘记对他说,当初台湾也有个"警总"的,现在大陆叫做……
我的标注:
作者的笔触很卡哇伊。可能是电子书收集过程中的缘故,有错别字。另外,看完后才知道,干,我看的是大陆阉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