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斯蒂芬金论写作

虽然看过很多由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写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没错,伟大的《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原作就是这位斯蒂芬金先生),但第一次看他写的书居然不是他赖以成名的恐怖小说,而是他的这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写作这回事》(第三版)。这一本没有多少曲折情节的书,被他写得极为有趣,而且有价值。作为一个作家,能完成这两个目标极为不易。

这本书做到了:吸引人读下去、言之有物。在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之后,斯蒂芬金先生开始阐明自己关于小说写作的观点:如果你没办法让你的故事吸引读者读下去,那么,你该去写产品说明书。而该怎么样才能让读者对你的故事有兴趣,且听他慢慢道来。

斯蒂芬金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他的个人简历:即关于他的个人写作简单的人生历程。这一部分让你觉得这个人是活生生的,就站在你面前跟你说故事:从贫穷潦倒的大学生,到结婚成家教书,从一叠叠的退稿信到一本本的小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似乎控制得很好而没有将这一段写成烂俗的励志故事。而只是说:这就是我的故事。

第二部分是作者认为的"工具箱"。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部分说的就是利器。君当身怀利刃,方可披荆斩棘。在工具箱的第一层就是:词汇。在选择词汇的时候,"记住用词的第一条规矩就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第二层是:语法(在英语中有各种时态:现在进行时、过去时、过去进行时、未来时、未来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紧接着,斯蒂芬金强烈建议少使用被动语态和副词,并且不惜嘲笑了"使用被动语态的懦夫"。在斯蒂芬金看来,"他用力地关上门"这个句子虽然算不上糟糕,但是,将这个句子放到语境中去,你那些上下文都是干什么吃的?用得着加一个副词么?此外,在对话界定的时候(即在写作中有对话出现的时候),看一看这个有趣的例子:

"把它放下!"她叫道。
"还给我,"他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说。

这里的"叫道"、"哀求"和"说"分别用于界定对话的动词。如果是这样的话:

"把它放下!"她威胁地叫道。
"还给我,"他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鄙夷地说。

于是,高下立见。再下一层,即第三层是:风格要素。在这一层,斯蒂芬金说到写作的节奏和旋律:"段落构成小说的节奏,而非实际旋律。你读的写的小说越多,就越会发现段落是自动形成的。""写作的时候,最好不必过多考虑段落何时起何时结;诀窍就是顺其自然。"在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加上对词汇的选择,就构成了你的风格要素。紧接着,最后一层是:开始创造。在小说中所创造的人物/怪物,如果能让你的读者在看完之后仍然意犹未尽,那么这个人物/怪物就开始了他们自身的历程。

第三部分就是技术部分:论写作。斯蒂芬金先生将这一部分分为16个小节,几乎每一个小节都会阐述一个他的个人感想,仔细看来,会清晰地找到其脉络。

  1. 要成为作家,没有别的捷径,惟多读、多写;
  2. 关于写作的频率,斯蒂芬金的做法是:每天固定时间,从不间断;
  3. 关于读书的频率,与写作同样,看各种各样的小说,从不间断;
  4. 写作类型的选择:风格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起步阶段的作家这么做无可厚非(事实上这也无法避免,作家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都一某种模仿为标志),但人不可能模仿一个作家处理某种题材的独特方式,虽然这种写法看起来平淡无奇");选择你喜欢的那一种类型吧;
  5. 小说写作的构成:叙事、描写、对话;在斯蒂芬金看来,情节在这里不占重要地位,而应该"让人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只要情境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完全失去意义";
  6. 描述的原则:不过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于"讲故事",读者是来看故事的,又不是来看某个饭店的说明书;
  7. 对话的处理:让人物回到其自有的生活中去,贴近/符合其自身的生活;
  8. 如何塑造人物:留心观察那些适合的细节;虚构的人物不一定都来自真实生活;真实生活中没有所谓"坏人"或者"最好的朋友"还有"有一颗金子般真心的妓女",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人都认为我们自己是主角,是主要人物,摄像机拍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把这个姿态带入你的小说,可能你会觉得自己不能更容易地塑造出很出彩的人物,但是,"你也不太容易写出那种单调肤浅的傻瓜人物,流行小说里尽是这等角色";
  9. 小说的写作实践,必须坦诚;不要特意去安排一些象征,而在写到后面再回头看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让你觉得不错的安排和象征(作者举了《绿里奇迹》为例,在开始写之后不久,再一看这个主人公是个无辜的人,却很可能因为别人的罪孽而遭处死,于是斯蒂芬金就用J.C作为这个人物(John Coffey)的姓名缩写。[注]),在这里,斯蒂芬金再一次强调: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10. 关于主题。作者再一次强调:好的小说是由故事出发的,进而发展出主题。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
  11. 改稿。一般都写两稿:一稿写给自己,二稿敞开门写给读者;在写好一稿之后,"如果它看起来像是你根本不记得什么时候从哪家旧货铺子或是谁家后院拍卖摊上买回来的古怪遗物,那就说明你准备好(改稿)了";改稿时:集中于故事是否连贯,去掉模糊不清、指代不清的代词或者添加必要的说明,在深层的思维层面想:这故事连贯吗?如果是,那么要怎样才能将这种连贯变得顺畅?故事中有反复出现的内容么?能否将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作为主题?这故事能否引起(最重要的)共鸣?找一位"理想的读者",去取悦这位"理想的读者",让其满意;
  12. 检查故事的节奏,即你的叙事速度;快节奏并不值得提倡;在这里,斯蒂芬金先生提供了一条"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关于背景故事:人人都有过去;其中大半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别在其余部分上多费笔墨;
  13. 关于研究工作;你不能对你所说的故事中所涉及的内容一无所知,但也不必要像写医用说明书那样详尽无比;
  14. 关于"写作课程和研讨会"和写作环境。前者不一定是有用的,至于后者,则必须从"我想写"出发,而不是从"我必须写"开始;当你有了非常舒适的环境之时,你就会有后一种念头:我必须写,要不然就辜负了……
  15. 出版经纪人;(这当然是要有的,不过,在中国,这似乎有点……)
  16. 你写书是为了赚钱么?斯蒂芬金先生的答案是否定的;"曾经有些时候,写作对于我来说好比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面对绝望的挑衅反抗。"至于为什么,就是下一部分的内容提要了。

第四部分是附录"论生活",属于斯蒂芬金的车祸回忆录,在车祸之后,写作是如何成为其"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的。

最后一部分是续篇:之一是斯蒂芬金的《1408》中的某个片段的原稿与修改稿,之二则是他过去三四年里的阅读书目,全部都是小说。

[注]《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被该书占去了六席。作为对比的是,另一个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六本书在最盛况时也未曾达到此高度。另一方面,《绿里奇迹》也被改编称三个小时的电影。书中的主角之一John Coffey的缩写J.C也是Jesus Christ(耶稣基督)的缩写。

Comments on this entry are closed.

  • lily 2014/10/10, 21:41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