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来自:Pixabay
中文互联网世界是个奇葩扎堆的地方。我要说的是一件真事。2009年的3月,好像那时候我的网站 faydao.com 尚未被第二次墙,于是有一两枚女读者找过来,要了联系方式。先是确认我的网站里的文章是不是我写的,然后再发给我一个陌生的QQ空间地址问这是不是我的。这么一问一答,我有种捅马蜂窝的感觉。可是那个什么鸟QQ空间不是我的啊,难道这姑娘是被骗了?究竟是被骗了啥?打开那网址一看,让人惊呆了的感觉:这难道是我的另一个分裂人格干的?那个扣扣空间里全是我的文章,齐刷刷的一大片,还用了不同的颜色作标题。让人更悲愤的是接下来的事:据说这丫的用我的这些文章骗了一摞的姑娘。据介绍,一部分是骗钱,一部分是骗感情。
这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什么叫晴天霹雳了。试想一下,一个在边境农村生活几年的单身屌丝苦心孤诣写出来的文字,居然被一个人渣给拿去骗人!真的是让人吃不下筷子吞不下饭啊。
没有错,这样的奇葩行为在中文网络上非常多。这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奇葩可能是这样的:某某以文摘类著称的杂志(请对号入座,如《读者》、《Vista看天下》等),常常会东拼西凑地在网络上进行复制、粘贴,如果没有人发现,就根本没人去找他们理论。即使是找上门理论,则根本没有人回应。而且,单个的写作者,版权的维权之路成本太高,根本得不偿失。
而这样的奇葩行为背后,居然是“有法可依”的:
《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也就是说,文摘类的媒体,可以对公众发布过的,任何没有版权“禁止转载”的文章进行转载,之前可以不通知作者,这并不违法。
(转引自 只说老师,他的公众号是 imsayonly)
当这个落后的条例成为藉口之后,就有更多媒体偷懒了:
《Vista看天下》这种杂志,叫做文摘杂志,他们的做法是先在地方版权局存一笔"稿费",然后就随便去“转载”(他们修改了文章,所以更接近抄袭)别人的文章。如果对方不找来,这笔钱就省下了,如果对方找上来,就推说联系不到作者,补上稿费。
(转引自霍炬老师的《为什么微信公号原创作者应该禁止一切纸媒转载》,他的公众号是 wxieshuo)
为什么说中文互联网奇葩多,是因为媒体抄完原创作者的文章之后,新生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帐号也毫不落后,带有各种精选结尾的公号,东抄豆瓣,西袭知乎,南粘天涯,北贴糗百。他们扮演着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知音》、《读者》、《婚姻与家庭》等角色,而这些人却又影响着大多数人的志趣,我们被一次次的感动占据,被一碗碗鸡汤灌得觉得人生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要抱怨你看看人家马云怎么活吧对不对要不再看看李健这个新晋男神的经历啊。
以上的说法其实只是一次牢骚,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会从中察觉出这有什么不对。说完这些其实就回到了开头的那桩事,有时候我有一百万个疑问,为什么那些在抄袭我的文章的下面评论里居然不会产生怀疑:这个人的谈吐和我的文章有那么一丁点的相连/相似么?
结果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因为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抄袭者产出的内容已经从志趣上影响了阅读者,也从智商上塑造了众人。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题目的那个问题,我的答案当然是:祝阳痿。而如果有媒体未经同意转载或使用我的文章,我只好祝你们一辈子都是处男、处女。
谢谢。
本文写作动机来自:冒志鸿的Pixotale被Adobe公司的Slate“借鉴”;霍炬关于Uber的文章被《Vista看天下》未通知的情况下转载。相关文章参看:
- 老冒:Adobe Slate: An App Inspired By Pixotale
- 佐拉:Adobe公司的iOS应用Slate抄袭创业公司的Pixotale
- 望月:Adobe 也抄袭,中国创业者作品Pixotale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