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曾是一个梦想,曾几何时,我与文学无比接近。当然,我所说的不是时下的写字与行文就是文学。想在大学时,曾一时冲动,报了中文系研究生,埋头苦读文学理论,啃文学史。那时候才像一个文青,匆匆赶路,埋头读书,毛发长而飘,满面忧郁。后来故事当真像一个形容文青的成语那样发展:郁郁不得志也----临近倒在像法西斯一样的英语考试中。
话说远了,一直爱读书,这个习惯与自己性格相关----家长们或者说,每一个稍有幽闭的孩子都有一个爱好。然而,我并不幽闭,那时候可笑的是,除了打架与读书,几乎没太多的娱乐活动,由于拳头不够硬,因此,我选择了读书。于是翻箱倒柜,上房拆瓦一般,找出了民国时代的书来。如今想起,那时候纯粹是为了装得比同伴们更有文化。到如今,这样光荣传统被我承传不绝。
此月上旬,朋友引荐了一个图书批发市场(8.5折),就在民族大道南宁书城附近。因事出匆匆,也没来得及细看,买了两本书,还是心里一横的结果。
第一本:《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当时翻看了几页,看了看目录,发现有几个有趣的人,写得很有意思。于是就买了下来。430页28元,八五折的话应该值了。后来仔细看了下,基本算《三联生活周刊》的回忆录,文章有好有烂。但总算是了解了一本刊物的产生与发展。在折页上写着:" 这本书,是由《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和现在的参与者们提供的回忆文字,还有一些珍贵的创刊史料。希望这本编辑部故事能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我在扉页上写下:十年磨一贱。
另一本也是经过咬牙齿之后才买了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也是430多页,还是贵了点:35元。当时想了想,要买下这本书的缘由很奇怪。是因为一个朋友同样要考中文系的研究生。也跟自己之前所谓的梦联系了起来。记得之前陈思和写了《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作为考研参考,还是很不错的书。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咬了咬牙,买了下来。扉页被我很矫情的写下:远离梦想。
被解读的文学名篇是:《狂人日记》、《知堂文集》、《电》、《边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场》、《骆驼祥子》、《子夜》、《倾城之恋》、《长恨歌》、《坚硬如水》。
前几日到了云南昆明,朋友拉去逛书店,在一个图书批发市场(棕树营附近,有一个市场叫春晓图书什么的)里逛了半日,当时目不暇接,一叹:三五折啊。后来再一细逛,郁闷的心来了,怎么都是什么所谓八十后的书!GJM的,安意如的,玄幻的。更司空见惯的是成功学的相关书籍:成功心理学、成功之道等等,在封面一例的印一个外国人,咧着嘴傻笑。其实他看的是你口袋里的RMB。然后新秀就是营销管理的书,那架势仿佛告诉你一个笨蛋都懂的真理,每个人都可以是老板。然后再转弯,就是中学作文小学作文以及大学作文----某某年度最佳大学生作品什么的。
一圈之后,看得丧气。忽然在某处堆满育儿书的地方看到一小摞的王小波作品集,登时爱不释手,翻了几次,端详好久。正想掳之而结帐,一小伙子说,不好意思,这书是我的,你要的话那边有,他随手一指。待我再次找到时,发现波哥剩余的书不是封面坏了就是内页被摧残坏了。卖得最好的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只剩下两本,一本封面脱落,一本封面破损。于是择其轻伤者而取之。大快而去。 一共三本(有且只有三本),嘿,竟然只花了二十元,还正版的呢。其余两本分别是:《白银时代》、《红拂夜奔》。再后来,到了楼上的新知书城,咬了咬牙买了本《黄金时代》。这两日在车上就开始读《黄金时代》,在车厢里读着读着就发起笑来,如发神经。然后又在早晨的火车站广场上坐下读,读到《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顿时就郁闷起来,心里一阵惘然。想着三十岁时,是不是像那人模狗样?某个早晨在恶臭和恶梦中醒来。于是茫茫然的奔进人海,挤上公交,郁闷去也。这时候,完全忘记了什么中文系,什么梦想,什么文学。汗水直流,给一朋友发短信说:热得让人发指。
热得发指的天气,蒸发所有的梦想,成为汗水,排出体外。
Comments on this entry are closed.
男文青的生理要求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