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永远年轻,永远……

十多年前,80后们应该记得很清楚,也是这些媒体,他们用着各种的篇幅来宣扬着80后的个性:自我、张扬。如果记得没错的话,他们称呼80后这个时代为"我时代",他们说80后充满表达的欲望,追求创新精神和新东西。

十多年后,当生活的大锤把这一帮80后敲打得蔫了之后,媒体发现了新的宠儿:90后。像诗人杜甫所描写过的一个伤心的故事那样:只问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媒体眼里,90后们像踏着五彩祥云般降生,一下凡就要改变这个世界--的语言,比如"撕逼",比如"卖萌",然后,他们对所谓理想与空谈似乎不屑一顾,他们要用"小苹果"和"小鲜肉"来给这个无趣的世界一点有趣的东西,甚至,他们卖个成人用品都要大书特书一番。学术地描述就是:90后们用他们特有的接受庸俗甚至恶俗的方式来解构崇高。意思就是:世界太无聊,谁也别装逼。自然,有趣也似乎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等等,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剧本有点熟悉么?没错,这完全就是十多年前媒体给80后们所写下的脚本,除了部分对白之外,情境情节几乎从未改变:那时候20多岁的年轻厌于谈论理想,他们也有着改变世界的语言体系,他们会恶搞,会无厘头,他们用解构崇高来躲避崇高。那时候年轻的韩寒还声称: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自然,那时候有趣也成为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

这些关于年轻人的故事似乎从来没有多大的改变。想想有时候觉得让人悲伤:在十多年前,为80后吹响号角的鼓吹者、执笔者其实是当时已经30多岁的70后,而到了今天,为90后定性的鼓吹者、执笔者则是现如今已经30岁的80后。这两个时代都有年轻人,那些被描述成"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中国80后、90后们,到如今也只是改变了小范围内的语言体系。

另一个悲伤之处就是:年轻人的特质似乎从来不曾改变过,而现实也是这样的。过了十多年,更多的80后已经被归档为沉默的大多数,生活的大锤把他们的背锤弯了。而聪明的你,可曾觉得这个世界有更好的改变了?当00后呼啸而来的时候,请那些聪明的90后们再问一遍这个同样的问题。如果答案是同样的话,那该是多深沉的悲哀?!

或者在我过早地陷入于悲伤和失望的时候,应该觉察90后们的剧情暗藏着一个变数:互联网。也正是这个变数,似乎让朝廷如坐针毡:90后们将面对比80后还要严厉的网络封锁。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要知道,在80后年轻气盛的时候,个人电脑刚刚兴起,手机也只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和传统意识形态工具(报纸、电视)的式微,年轻的90后们也开始逐步占据着新的意识形态工具--互联网--的话语权。而互联网的平等、多样化属性,则几乎无法成为这个年代意识形态工具--除非像朝鲜那样早早建立大局域网。

如果在二十年前,互联网像朝鲜那样被永久封锁,那么不管80后还是90后,都无法见证人生里第一次(或者是仅有一次)的平等、自由。而当人们初次经历过自由之光之后,又怎能轻易忘怀?

十年后,如果这篇文章依然存在于网络之中,那么肯定会有聪明的90后或者00后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世界可曾变得更好?

因为有年轻人,所这个世界永远年轻。

本文受詹膑文章《无法从容的不年轻》启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