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转载 V:一个有文化的革命英雄(《复仇者V》)

看看V的经典面具:

Creedy: Die! Why won't you die?
  V: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There is an idea,
Mr. Creedy -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V最后说:  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f their people.
  
  A revolution without dancing is a revolution not worth having!
  

V:一个有文化的革命英雄

■江晓原
  有些电影相互之间是有精神谱系的,知道这种谱系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电影。比如当我们谈论幻想影片《V字仇杀队》时,我们就需要了解这样一个作品序列:
  《罗根逃亡》(Logan's Run,1976)-《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1)-《一九八四》(1984,1984)-《异想天开》(Brazil,1985)-《黑客帝国》三部曲(Matrix,1999~2002)-《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2002)-《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2006)……上面这个电影作品系列,又与以下几部小说构成的序列有一个交点。几部小说是:
  《我们》(We,1920)-《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一九八四》(1984,1948)-《羚羊与秧鸡》(Oryx and Crake,2003)……交点就是《一九八四》。尤金·扎米亚京的《我们》开创了小说中的反乌托邦传统,而同样传统的电影作品中,很长时间里都以《一九八四》名声最大。2006年的《V字仇杀队》则为这个精神谱系增添了一个重要的新成员。
  影片《V字仇杀队》的故事,最初是小说家阿兰·摩尔的创作,1982年开始在英国杂志上发表,随后由漫画家大卫·劳埃德与小说作者联手改编为漫画,最后由也是漫画迷的电影奇才沃卓斯基兄弟将它搬上了大银幕,这就是《黑客帝国》。而《V字仇杀队》的编剧其实在《黑客帝国》之前就已完成。
  在中国,漫画这个艺术品种已经颇为式微了,它基本上只能扮演在杂志中作为插图,或在报纸的娱乐版填充版面的角色了。但在欧美和日本,漫画蔚为大观,竟可与小说、电影、游戏三者相提并论。许多脍炙人口(不过有时会被"电影专业人士"看不上)的电影都与漫画有渊源,比如《超人》(Superman)系列、《蝙蝠侠》(Batman)系列、《罪恶之城》(Sin City)等等。《V字仇杀队》当然为这个名单添加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V字仇杀队》旨在描绘一个"严酷、凄凉、极权的未来",并创造出一个无政府主义的英雄--V--来挑战这个黑暗社会。在《V字仇杀队》故事中假想的世界,法西斯主义竟获得了胜利,英国也处在极权主义的残酷统治之下了。那里没有言论自由,有的只是压迫和无穷无尽的谎言。而V这个反抗极权统治的孤胆英雄,当然被当局视为"恐怖分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然而这个永远戴着微笑面具的V神通广大,他搞"恐怖活动"可以炸毁国会大厦,搞宣传可以控制电视台并播出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的演讲,文可以用艺术修养征服美人心,武可以三拳两脚将一群恶警打得满地找牙,他的飞刀更是出神入化……
  最后,V挑选了一个历史性的日子--11月5日(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徒企图炸毁上议院的日子),炸毁了伦敦的国会大厦。在影片的高潮中,一场由V所唤起的革命发生了--千千万万英国民众戴上了与V一样的面具走上街头,熊熊火焰成为庆祝胜利的礼花,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在烈火中轰然倒塌。这与影片《撕裂的末日》中反叛的执法者斩杀独裁者的结局,在象征的内容上异曲同工,而《V字仇杀队》中那既壮观又夸张的盛大场面,则明显带着强烈的影片前身的漫画风格。
  顺便说一句,在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类似的漫画式场面也出现了;而杰王子统帅的士兵们胸前绣着金色菊花的丝巾,在形式上也起着与V的面具同样的象征作用。
  由于《V字仇杀队》的反乌托邦精神血统,影片当然要将V讴歌为一位挺身反抗极权统治的革命英雄。然而"9·11事件"发生之后,"反对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性的"政治正确"话语,而影片中V的许多行为,诸如攻击警察、劫持电视台工作人员强迫播出他自己煽动、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的演讲、炸毁国会大厦等等,正是恐怖分子的行径。这被认为是影片《V字仇杀队》最大的问题。不过与影片有关的人,似乎都不想在这个问题面前退缩,他们不愿意放弃或修改影片中的故事。例如劳埃德出来为影片辩护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试着去了解,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走上了恐怖主义的道路。"那就是说,是极权统治让V这样的人走上"恐怖主义"道路的。
  这就需要再次回顾影片《V字仇杀队》的精神谱系。在影片《撕裂的末日》中,假想的未来社会要求臣民不准有任何情感,因此也不准欣赏任何艺术品,历代艺术品都必须收缴并毁灭--因为它们会唤起情感。为此,全体臣民需要每天服用一种特殊药物。如果有谁胆敢一天不服用上述药物,家人必会向政府告密,不服用药物者必遭严惩。在影片《V字仇杀队》中,虽然没有交代艺术品在那个社会中的命运,但是女主人公艾薇(Evey)进入V的秘密城堡时,见到V所收集的东西方各种文明中的艺术品,深为震撼,叹为观止,这个细节本身就暗示着,艾薇在那个世界的别处是没有机会见到这些艺术品的。这让人直接联想到《撕裂的末日》中执法者收缴、销毁艺术品的情节。
  《银翼杀手》中的主人公戴克是一个困惑的职业杀手;《一九八四》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和《巴西》中的主人公山姆都是相当窝囊的小职员,与这些人物相比,《V字仇杀队》中的V更具英雄色彩,他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判断准确,料敌如神。只有《撕裂的末日》中的主人公执法者,或许可与V比肩。至于《V字仇杀队》中的独裁者,几乎就是《一九八四》中"老大哥"的翻版,只是他经常出现在上面的电视屏幕更高级了。
  V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在影片中没有交代--事实上,V更像一个先知先觉者。倒是艾薇的经历,展示了"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艾薇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好女孩,有一天晚上在街头被恶警围住,企图对她施暴,幸好V路过,出手救了她。为了安全,V将她带到了自己的秘密城堡,艾薇在V的影响下,同时也是在V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逐渐同情革命,最终成为V的革命伙伴。神秘的V对于艾薇来说,介乎精神教父和情人之间,影片对他们两人关系的描绘意味深长。
 最初,艾薇并不赞同V的主张和策略。在艾薇转变的过程中,有一封感人的信起了特殊作用。这是艾薇被警察捕入狱中备受折磨时,在囚室的老鼠洞中偶然发现的一个前女死囚的遗书。遗书采用高度煽情的文学手法,控诉了当局的残暴,使艾薇深受感动,决心投身V的革命事业。虽然艾薇的被捕和监禁在很大程度上是V有意安排的--目的是对她进行考验,但是V告?
??她,那封遗书及其背后的故事是真实的。到影片结尾处,当V牺牲之后,艾薇继承了V的使命。这个情节也象征着反乌托邦精神谱系的延绵不绝。

(刊于《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21日)

更多台词:http://www.imdb.com/title/tt0434409/quotes

Technora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