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想起大学时候的作文。那个中年妇女,我的大学语文老师,那时候她站在讲台上,用一堆的词语称赞一个人的作文。她说,立的观点不错,嗯,立论不错。直到她把我的文章念出来我才知道,她是称赞我。你知道,跟很多年轻人一样,这为数不多的称赞让人难忘。而我至今记得当初那篇文章说的是项羽。
我把项羽骂了一顿。我骂项羽是胆小鬼,只敢"引刀成一快",这就是鬼雄么?作为一个勇敢者,应该是面对这惨淡的人生,而图东山再起。杜牧也说了,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是项羽要成为的是英雄,嗯,大概死去之后就不会被人鞭尸了,死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为这个结局铺垫。壮烈,这就是英豪。太史公的文章就是这样定论的。项羽或者是个聪明人,因为,在那时候,死要比活着更容易。
左图照片来自东方网
后来看《非常道》记载汪精卫的一句话:"君为其易,我任其难"。他这句话是对蒋介石说的。他的目的是:停战(1938年日对华战争)。汪精卫后来的选择,在我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课本里是:卖国求荣。汪精卫成立了伪政府,行驶伪政权。我妄自揣测,他是想通过这个来实现停战的目的,或者让更少的人死于战争--即使是背上卖国的称呼。可是,这或者就是毛所说的书生意气了。汪精卫没有很好的领悟到: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汪精卫也没机会考虑过:得到政权后怎么办?一如鲁迅先生说: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回到二十一世纪,我想,如非迫不得已,大多数人没有死的勇气。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生死抉择。我们面临的是琐碎不堪的生活现实。比如,在我们对现状糟糕无比的抱怨时,有人会直接来一句,你丫出国啊或移民吧。在面对众多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比如抵制日本和法国)时,很多人采取了两种态度:BS,或者不发一声。我想,这样的选择都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拍拍屁股,从人群穿过,越过国境线,以高姿态再来蔑视这个国家。相比这个,以个人自身的言行,去改变这一切,这样的行为是多么难的事。
回想到一些琐事上来,我常跟人抱怨,这里的工作环境不好。开始有人不耐烦的跟我说,你换个地儿不就得了?没错,换一个工作并非难事,可是出于热爱的份上,我想,我得留下来。嗯,那时候我只是抱怨发泄一下而已。
我想大多数人在面对一些挫折的时候,会选择马上走开。这是相当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现在有太多的选择可供你考虑。可是,我想,如果这真的是我自己选择的、所热爱的,我一定要做点什么,去改变点什么,然后再考虑离开。
我想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或该做一些不轰烈的事情。这大概是我退而求其次(相对于众多的勇猛精进者们来说),选择书写常识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