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文明冲突“幻觉下的恐怖分子逻辑

身份与暴力》读后之二

1月7日,当恐怖分子在巴黎开枪的新闻传出,在哀叹之余,我脑海中不合时宜地想起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不是我信奉这个弱智理论,而是想想未来的媒体们又会祭起这一理论,来为这些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的行为进行解读——这样的解读误人无数的同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偏见以及教徒们对普罗大众的偏见,人与人间的裂缝变得更大的同时,中国的媒体(以观察者网为首)就更会贴标签化:“西方的言论自由”不适用于中国。这种顺带打击,让人感到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触。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我们来谈一谈“文明冲突”的幻觉与恐怖分子关系。

我们彼此为教徒或异教徒?

长期以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这里说的是地理位置上的)的原教旨主义者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实践着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而这个弱智的理论在人为地将人类按照宗教来进行简单、粗暴地划分。而人类政府也似乎陷入了路径依存一样,在这里越陷越深: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抑或是中国,他们都不能不与宗教领袖对话,他们都以“宗教”这样的标准来制定、执行政策,就仿佛世间大众的惟一身份就是宗教身份。这就给原教旨主义者造就了一个绝佳的制造恐怖分子的场所:感谢人类政府,在人类世界,我们彼此为教徒或异教徒。

恐怖分子的逻辑

在好些中文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字眼“不要伤害民族感情”,否则……这里的欲言又止的意思就是,否则你就会受惩罚。而查理周刊惨案新闻背后的评论也证实了这样的欲言又止(见下图)。所以,这里有一个这样的逻辑:你不要伤害我(的宗教、信仰、国家),否则我就把你灭了。而这里的伤害,其实就只是在一张纸上画上一幅讽刺漫画,或者写上一篇文章。而你就要向我开枪?在人类文明进化到今天,依然还存在这样的逻辑,就只能称之为恐怖分子的逻辑。

1

在人类的文明范畴里,从言语伤害(精神上的)到诉诸身体暴力,需要跨越人性、道德、习惯、法律等界线。而恐怖分子似乎轻易而举地跃过了这几道界线,换句话说,恐怖分子完全没有现代社会普通大众所拥有的人性、道德,也不受人类习惯、法律的束缚。因此可以说,持这样逻辑的人,即使手持iPhone6,也只是一个未进化的原始人。

谁成就了恐怖分子逻辑?

当全世界都在谴责恐怖分子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声音,带着一种不经意的幸灾乐祸,似乎是向以《查理周刊》为代表的“西方”喊话:“你看,他们早就警告过你们丫的了,你们为什么还要作死?”在中文世界里,这是一种特有的乡愿情怀。这样的乡愿在中文世界里非常熟悉,熟悉得让人以为是无害的。但细究起来,这样的乡愿难道没有助长恐怖分子的逻辑么?因为乡愿们默认了恐怖分子的做法就是对的。

试举例

我们必须看到当西方所谓的普世性没有散播到某些伊斯兰社会的时候,查理人过度的言论就已经构成了对某些穆斯林群体的现实伤害。作为一个媒体,你言论的限度在哪里?(原文

这里的错误在于:普世性之所以普世,就意味着它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西方所独有,而是人类社会都有的。查理周刊对某些穆斯林群体的现实伤害是什么?是让他们感到受到了侮辱么?那么你们为什么也不像我一样,当感到受侮辱,你也可以骂回去啊?但是你是否需要发射子弹或者导弹来表示你受到了伤害?

穆斯林就此类事件已经与西方发生过许多次纠纷。西方人为了避免报复,甚至都关掉了许多在冲突高危区的大使馆领事馆,现有的尤其是美国的使领馆都是戒备森严。但是他们却从来不敢去指责那些惹来是非的人有何不对,一句“言论自由”就可以让他们道德无暇。这次他们的死难自然就成了为捍卫自由的烈士了。这些西方的貌似正确的意识形态是不是在作茧自缚并自找苦吃呢?(原文

这位旅居法国20年的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似乎白白地在法国住了20年,言论自由并不是一个道德上的约束范畴,而应该是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而只有未开化的恐怖分子,才会因为一言不合就杀人。那些因言而死的人,在这位研究员先生的笔下居然成了自找苦吃。看来即使旅居法国20年也洗脱不了他身上的中国式乡愿。

原教旨主义与西方中心性

同样是穆斯林的亚玛蒂亚森在他伟大的著作《身份与暴力》中的一节写道:

当穆斯林统治者控制着旧大陆的中心地带,并拥有巨大的控制力时(公元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他们并不是以反应(对西方反应)性的方式来定义其文化和选择的优先性的。虽然伊斯兰教的传播意味着要克服其他宗教——诸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以及其他等等——的支配力,但这无须穆斯林将其自身定义为“他者”从而与世界上的其他某些统治势力对立起来。一旦坚决联合反对西方的立场,并将西方视为“魔鬼撒旦”或者诸如此类的化身,进而将反对西方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从而将西方置于了原教旨主义观点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就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穆斯林原来的立足自身的立场。在穆斯林占据优势的辉煌岁月里,他们根本无须采用这种反应式的自我定义。

将生命奉献于破坏西方和炸毁对西方具有重大实际或象征意义的著名建筑物,反映出他们(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西方的执迷超出了所有其他优先性和价值。

在这里可以看出,以反西方为目标的原教旨主义者身份,其实是一种对“西方”非常执迷的身份。在这个身份中,他们把西方当成了惟一的中心,并对此保持过分的关注。这样的执迷甚至超出了他们自身的其他身份。而他们自身的身份,却正是他们所赖以生存下去的根本所在。这些他们自身的身份包括:穆斯林或者某宗教信仰者、普通人的父亲母亲、某国的国民、某个机构的职员、某地区的一员,等等等。

新闻背景: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杂志社总部遭到枪击,造成1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