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窦唯:小径分岔的花园或吃面与朋克的关系

窦唯的才华就像小径分岔的花园,错综复杂,稍稍有些灰暗,但却冷静、深幽。他的音乐或者会像博尔赫斯所说的那样,“我将小径分叉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

10月12日,48周岁生日前两天,窦唯将发布他个人(参与或独立制作)的第52张专辑,也是他本年度的第二张专辑。在2006年烧车事件之后,窦唯沉默多年。这一次通过知乎突然发声,窦唯似乎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他的音乐(而不是私人生活的历史和现在)。

一、音乐的出走

1998年11月,29岁的窦唯出版了他目前为止最后一张口齿清晰的——至少是咬字清晰可辨——专辑《山河水》。

尽管2006年出版的《雨吁》让窦唯获得该年度的“最佳摇滚歌手”称呼,但该专辑其实是在2000年就已制作完成。

因此,可以说就在世纪之交1999年前后,30岁的窦唯已经基本告别了摇滚——至少是告别了“皮裤、长发、嘶吼、飙高音”一类的摇滚——要知道他在19岁加入黑豹乐队时就能把这些玩得炉火纯青。除了这些外在的特征之外,窦唯在之后的路上走的更远,他开始放弃歌词,去掉人声,甚至摒弃了旋律、节奏、和声。

在20岁的时候离开如日中天的黑豹乐队(从此该乐队一蹶不振),在30岁的时候彻底放弃主流的摇滚乐形式及其圈子,一方面是个人的决绝,一方面又是命运的裹挟。而两次选择都表现得如此坚决,更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在音乐和生活之间,窦唯似乎对前者更为熟捻。

纵使去掉了摇滚的外壳/形式,但窦唯在音乐方面走一条少有人的路,这样的态势与决绝,却显得更为朋克(punk)、更为摇滚。

在音乐趋于工业化、模式化的二十多年里,有人嘴上唱摇滚,而窦唯似乎身体力行。

二、仙与凡人

说起窦唯的早年生涯,总不免会提到另外两个名字:张楚与何勇。而何勇在2004年的一句打趣说窦唯成仙了,“窦仙儿”从此在各种文章里叫开。

彼时被称为魔岩三杰之一的窦唯,一旦进入了众人不能理解的范畴,就会纷纷附和于何勇的调侃:他成仙了。这一种认知上的贫乏类似于一种标签化,何勇的打趣则成了认知贫乏的媒体及其受众们的救命稻草。

有成仙一说,那当然会有人致力于把他归为凡人的努力:在列出窦唯先生的生活、音乐年谱之后,歌迷/乐迷们会将其凡人的种种缺点与普通之处投射到他的身上。

这其实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两个不同方向,最终其实只是一个努力:要为窦唯先生下定义。

将窦唯当成仙的一般是媒体,当成凡人的似乎是他的歌迷/乐迷。他们两位一体,用各自的特征投射到窦唯身上。

在这个社交媒体喧嚣的时代,窦唯秉持着他一贯的沉默——类似于“让音乐说话吧”的逻辑,没有社交账号,不发言。这个沉默直到10月10日凌晨被他自己打破。他在知乎上说:

外界贴给了我诸多标签,这些,我都无法拒绝。我只是个音乐人,一个专注做音乐,专注做我认为的,真实的音乐人。

纵归如此,“定义窦唯”的行为并不会停止,他的新闻可能并不会如其所愿地出现在报纸、网站的音乐板块/频道,而可能出现在娱乐频道。所以不妨跳出来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其个人丰富(复杂)的生活经历,谁还会费心去定义窦唯?

三、路与路之间

我所做的音乐人们不认可,不认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在人们更希望听到那种欢乐、积极向上的音乐,而我的东西相对来讲挺多灰色的。

——窦唯

在少有的一次采访中,窦唯说“做摇滚是一条歪路”,并宣称自己“是一个音乐至上”的人。基于他以往的经历来看,至少他的自我宣称是正确的。但至于摇滚是不是一条歪路的判断,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音乐的定义本身有其模糊和不确定性,在这个基础上去判断好坏,也不外莫衷一是。人类似乎无法走出那种要定义任何人或事的习惯。那么,窦唯在2000年之后的音乐是什么?在借鉴/学习了诸如 Peter Murphy  , Bark Psychosis 和 Brian Eno (电影音乐)之后,窦唯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民乐、氛围音乐、即兴、随兴……

这些路错综复杂,几乎每一条路上都少有人走。这是不是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有强烈的孤独感。如果才华是一座花园,那窦唯所拥有的可能是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在他认为是歪路的路上,他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而在其他路上,似乎应者寥寥。

像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写道:

“我将小径分叉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

这么去看,似乎很难定义窦唯先生的音乐。往形而上说,是拓宽了音乐的空间,制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也使得他的追随者一再宣称窦唯的音乐是写给未来的。

但现如今的音乐工业化的境况下,形而上的追求往往容易陷入务虚、虚无、空洞。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是没有多少支持者的。

所以,能不能听得懂窦唯先生的音乐,好像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在人声、旋律、词语(歌词)、节奏都显得不重要的情况下,窦唯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大于内容本身。

把音乐行为化,也大概是窦唯一年可以出三四张专辑的缘故之一吧。毕竟,音乐与打扫卫生一样,都能让他乐此不疲,并成为生活必须之一。

四、吃面与朋克的关系

名利这种东西,我感觉可能更多地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追功名利可能就被会名利所控制。它可能会使人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之后就会面临着前途的选择,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我更奢望自己能够追求那些古时的圣人先贤,他们的生活可能非常平淡,他们的一切也不是那么的光辉灿烂,但是他们有一份从容和自在。

——窦唯

2016年11月,有网友拍到窦唯在面馆吃面的照片,媒体因此搞了个新闻。这让我想起一个很烂的梗——在厕所里碰到某人,我们会惊叹:呀,幸会,XX总您亲自来上厕所啊。

虽然把吃面和亲自上厕所类比不够优雅,但实质上并无二致。

作为朋克的先驱,Sex Pistols 在舞台上朝观众吐口水。不知道从那天开始,吐口水似乎成了朋克的标志之一,似乎吐一手漂亮的口水就是朋克精神的最佳体现一样。

上述两个风牛马一样的类比,其实跟杀马特一样:理一个奇怪的发型并不一定就是对世界的反抗,就像穿皮裤、留长发和把理想唱在嘴上并不一定就是摇滚。依此类推,亲自去吃面的人虽然比不得天天叫外卖来得”高档“,但是却不一定就不是朋克啊。

亲自去吃面的窦唯,也始终践行着他那个”音乐至上“的理念:在音乐工业化模式化时代,推翻一切的规律,用天马行空的形式在自己的路上走下去。

而另一方面,不管是生活裹挟还是命运使然,窦唯先生身体力行,活成了他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比活在大众娱乐的期待里的明星们要朋克得多。